綠色的建築設計 林光祺

刊登日期: 6月5日 (願祢受讚頌)

 

綠色的建築設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林光祺

 

教宗方濟各在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中也有談及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。通諭第

151節提到城市使我們安居和聚集。         我們也需要保護其中的公共區域,顯著地標和城市景觀等。我們讓城市成為所有人可以共享的空間。在152節談及房屋供應要顧及社會各階層的人士,特別是照顧到貧窮人士的需要,並應盡可能將老舊社區融入城市的規劃和發展。就建築物的設計,通諭第180節要求興建和維修建築物時,要鼓勵以減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水平為目標。通諭150節則提出建築師在設計大廈、社區、公共空間和城市時,需要參考不同領域的資料,在城市規劃時,耍充分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意見。教宗認為除了大自然遺產之外,同樣受到威脅的,有歷史、藝術和文化的遺產。這些遺產屬於每一個地方共有身份的一部分,是建立一個適合居住城市的根基。我們需要融合每一個地方的歷史,文化及建築,以保存其原有身份(通諭143節)。

 

以上各點的看法也正是當今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重要課題。綜合教宗在通諭的觀點,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如下 :

(一).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尊重當地文化 — 在規劃和設計時,不可只求創新,也耍兼顧原有

的文化和歷史背景。現代建築有時過份強調它的國際性,而忽略了

它的地域性。

(二).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聆聽當地居民的意見 — 城市規劃的目的是改善地區的發展,如果

缺乏當地居民的參與和缺乏考慮當地居民的意見和需要,規劃便顯

得本末倒置了。

(三).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關注住屋的需要 — 教宗非常關心貧窮人士的住屋需要,教宗認為

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關係到個人的尊嚴及家庭成長。如果要拆遷

衛生條件不足的貧民區或危樓,就應先向他們充分解釋和提供合理

的住屋選擇,更應讓受波及的民眾參與整個發發展決策的過程。

(四).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重視公共空間 — 我們應該讓城市成為所有人可以共享的空間,這

可以加強我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有「家鄉的感覺」。將城市各部份妥

善地統合起來是重要的。在市區和郊區撥出一些地方,讓這些地方

不受人為干預也是頗有幫助的。

(五).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考慮建築設計 — 要採用「綠色建築」設計元素,以達到減低能源消

耗和污染水平的目標。建築物的座向和通風遮陽的設計。屋頂牆身

和窗戶的隔熱保溫設計,採用可再生和低運輸里程的建築材料,減

少用電用水和產生建築廢料,安裝低耗能和低污染的機電設備等

等。

 

在我們新建成或翻新現有堂區和教區的建築物,我們也可以認真考慮上述教宗的意見。 建築設計要以從必要性,實用性和安全性出發,要和週邊環境協調,要採用「綠色建築」的設計準則,以達到減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水平為目標。 事實上,建築物的能耗佔了香港電力供應的九成以上,所以「綠色建築」對減排是很重要的。 我們就創造綠色建築生活環境應該從我們教會的建築物做起。 堂區可以更換節能的照明燈具,改善聖堂的日照和通風,安裝自動開啟的照明開闢以避免不必要的燈光,將空調作出調整按人數多寡而引入多少鮮風和冷風量等。 學校更可以考慮適當遮陽和隔熱設施,減少使用空調,在校園和屋頂增加綠化。 總而言之,堂區、學校和家庭都可以為環境保護盡一分力。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文章.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